NAK研发背后的故事Product story
4. NAK80的诞生,以及向世界发起的挑战
NAK55是一款非常好的材料。但是,虽然觉得NAK55可行,但还是在后来又研发出了NAK80,请问这其中的契机是什么?
是镜面加工性。当NAK55被用到非常苛刻的用途上,我们逐渐意识到模具的镜面状态会影响到成品的效果。因为想要好的切削性所以才在NAK55里添加了硫 (S),但因为有了改善抛光性的需求,于是我们又开始尝试逐渐减少硫的添加量,并收集相关数据。
于是才有了完全不添加硫的想法吧。
有了含硫的NAK55和不含硫的NAK80两个选择,客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材了。这就是当时的情况。
NAK55更好切削,NAK80更好抛光,这两者性能差别之大,以至于现在有客户甚至会怀疑两者的硬度是否有所不同。
NAK与特殊熔炼的关系
当时,能想到用最先进的技术,也就是用VAR(真空电弧炉熔炼)和ESR(电渣重熔)等特殊熔炼法来炼钢,也是很大胆的想法了。一开始是想用大气熔炼法的吧。
是的,一开始想的是大气熔炼。但大气熔炼出来的效果,表面有脆的部分,用硬物敲击会出现满满的伤痕。客户现场反馈回来说满满的磕伤处理起来很麻烦。于是,凭直觉,我觉得可以尝试用特殊熔炼法。
这非常合理。由于特殊熔炼法是层叠凝固的,固化很快,所以能形成非常漂亮的组织。在制作上可谓是相当用心了。毕竟这样做影响最大的是镜面性。
是吧,哪里哪里,这只是碰巧的结果罢了。
“ONE TEAM”获得社长表彰
听说您们获得了社长表彰,当时大家有在一起庆祝吗?
整个团队大概有100人,大家一起分了奖金并庆祝了一番。说自己开发了NAK的人多了去了。最初是研究所现场的4、5个人,慢慢的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。从前日本就很流行“ONE TEAM”这个说法,但这真的是靠“ONE TEAM”共同实现的。我们一心只想着怎么做好项目推进,至于失败后怎么办,完全无暇顾及。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开心的奖项。
NAK向全球推广的困难
《Ni-Al-Cu时效硬化型结构用钢的研究》
(1975年发表)
现在,在海外向客户做宣传时,即使他们不知道“大同特殊鋼”,只要说“是NAK的生产厂家”,往往也能得到认可。
那真是令人高兴!
当时,对于那些对NAK半信半疑的客户,什么方法最有效呢?
研讨会和讲座,我们经常举办。通过技术资料讲解蚀纹加工的效果时,出乎意料地客户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。强调虽然材料费稍高,但从总成本考量反而更划算这一点也很重要。不过最关键的是客户信任好的品质、技术和产品,当他们认可“按大同说的做准没错”时,一切就水到渠成了。即便被质疑“真的假的?你该不会是吹牛的吧”,但只要客户愿意认真倾听并给予部分信任,这些支持就能成为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。可以说,正是大家的信赖让我们跨越了重重困难。
NAK研发员寄语
下一个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