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K研发背后的故事Product story

3. 从产品化到普及背后的
不为人知的故事

用NAK55制作的塑料模具(钢琴白键・1971年) 用NAK55制作的塑料模具(钢琴白键・1971年)

“蚀纹加工”问题。什么是蚀刻?

渡邊

在模具行业中,即便按照图纸制作,有时也会出现成品尺寸(与设计)不符的情况。这样一来,就需要先切削进行堆焊修复,恢复原有形状后,再重新做表面的蚀纹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出现了蚀纹处理的问题:经过蚀刻的部位会留下痕迹,该如何处理?
首先我就在想:蚀纹是什么?我甚至都没听说过“蚀刻”这个词!
但是,(株)棚澤八光社的社长为我作了解答。他告诉我说:渡邊先生,有种名为“温润感蚀刻”的工艺,能让金属蚀刻呈现出宛如人体肌肤般的触感。
当时研究所里有个摄影室,里面有个对蚀刻技术很感兴趣的人。他给出了合乎逻辑的解释:尖角因为锐利而显得冰冷,而做成R角则显得柔和很多,而那个R就是腐蚀的问题。

井坂

他的洞察力不错嘛。不过现在倒是都知道了。

渡邊

当时他就说过,人类视觉感知的差异在于:光线是直接锐利地反射入眼,还是经由各种角度广泛散射后被接收的。

井坂

如今虽然已经能实现极其精密的加工,但若想用机械加工来模仿蚀刻工艺,依然难以呈现那种锐利而富有温润感的质感。所以人们说蚀纹工艺将来能保留下来。

渡邊

果然人类的感觉是很厉害的。

“烧焊”问题。NAK的魅力在于可恢复性

上市初期的产品目录(1978年)
上市初期的产品目录(1978年)
渡邊

还有烧焊问题。
经过淬火回火后的材料再做烧焊的话,会留下HAZ(=热影响区)。有人向我提出:蚀纹不均匀可不行啊,得想办法解决。

井坂

这是个难题啊。

渡邊

也是个不得不接受的挑战,所以我就应下了。结果发现,NAK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性。这种经过析出硬化的材料,加热一次就会变软。然后用低温再加热一次,就能恢复到原来的硬度。所以即使做了烧焊也不会产生影响,是可以恢复的!这下弄明白了。
在棚澤八光社和研究所诸位的帮助下,这些问题都得以顺利解决了。

从席卷塑料模具行业的切削试验中
完成第1款产品

渡邊

当时有人说,那么硬还能加工得动,这肯定是骗人的。
于是,有塑料模具的业界人士提出让我们在大家面前试加工一下。我带上NAK去到桶狭间(爱知县名古屋市一地名)附近的一家模具厂,请他们做了切削试验。结果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,真的切得动!”,但随后又有人质疑“硬度真的有40 HRC吗?”。我们就当场测了硬度,结果“真的有40 HRC”。
后来,当时在场的其中一家公司向我们提出,由他们代表行业在实际的模具项目上进行试作。那是一家做汽车转向指示灯灯罩模具的公司。虽然是对方提出的“试作”,但他们转头又跟我们说:模具费用当中材料费仅占5%,剩余的95%是加工费,如果失败了,你们要赔偿加工费给我们,500万日元!
当时我们负责指挥的开发部长答应了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我暗地里捏了一把汗,心想:如果失败了那麻烦可就大了。就算加上我的退休金也不够赔500万日元呀。但我还是说了YES,答应了下来。

井坂

是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“必须干成这事”的信念了吧。
能下决心赌上500万日元,您当时应该很有信心吧?

渡邊

不,没有信心。嘴上答应着,其实腿是在抖的。但是,都到这份上了,只能干了。上级问我有没有成功的依据,我说不试怎么知道。结果整个试作下来,竟然很顺利。第1款产品就诞生了。

在研究所完成接单、
切割并销售!?

プレート
着眼于模具制造的省力化、
缩短交货期而开始的板材销售
井坂

也就是说,这作为成功案例后来被推广开来了吧?

渡邊

嗯,不过那之后可又费大工夫了。
模具这行当要应对各种尺寸的订单。客户往往在下单的时候就要求“当天必须把板材加工好放进仓储架,第二天塑料模具厂就要来取货”。那时候根本没有成熟的流通体系,是研究所的员工们每天工作到傍晚,确认尺寸、用锯床切割、再把成品堆放进仓储架。他们真的帮了大忙啊。

NAK销售成功的关键是三家公司的合并
(流通渠道的参与)

井坂

后来为了让业务稳定下来应该非常困难吧,请问您当时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难题呢?

渡邊

当时听到了很多议论,说塑料模具业务大同是做不来的。销路基础的奠定,是从3家公司完成合并(1976年,大同製鋼(株)和日本特殊鋼(株)、特殊製鋼(株)合并,并把公司名称改为大同特殊鋼(株)),有了流通渠道参与进来后开始的。其中,(株)鐵鋼社起了很大的作用。为打造最有效的销售渠道,鐵鋼社的會田東志先生殚精竭虑,构筑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通体系。他曾说过“NAK是我开发的”之类的话,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。

井坂

也就是说,鐵鋼社对塑料模具的构想和渡邊先生您开发的NAK材料相遇了。真是一场了不起的相遇啊。

渡邊

要多向不同的地方投放样品,捕捉用户需求,并深入挖掘。如果只是听完需求就搁置不管,那事情就到此为止了。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深入探究“为什么?”

NAK80的诞生,
以及向世界发起的挑战

下一个

1
2
3
4
5
PAGE TOP